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家庭用药》 > 2012年第3期
编号:12173667
肾为先天之本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2年3月1日 《家庭用药》 2012年第3期
     在中医理论中,肾是一个功能极为广泛的重要脏器,被称为“先天之本”“生命之根”。无论是临床诊治,还是养生保健,中医学均十分重视对肾的调治、调养。

    肾的主要功能

    肾藏精,主生长、发育与生殖 肾藏精,是指肾具有贮存和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,这为精气在体内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创造了必要的条件。《素问·六节藏象论》曰:“肾者主蛰,封藏之本,精之处也”。

    肾所藏之精,包括“先天之精”和“后天之精”。先天之精,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,与生俱来,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,肾为“先天之本”即源于此。后天之精,来源于饮食所化生的精微物质,用以营养脏腑,维持人体生命活动,所余部分藏之于肾,即《内经》所言肾“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”。

    肾中精气的生理作用,首先是促进机体的生长、发育与生殖。中医理论认为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就是肾中精气盛衰的直接反映。若肾中精气不足,在小儿,多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;在成人,多表现为生殖机能过早减退或出现早衰现象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其次是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。肾中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。肾中精气的生理功能分为肾阴、肾阳两个方面:对各脏腑组织起寒凉、滋润、濡养等作用的称之为肾阴;对各脏腑组织起温煦、推动、气化等作用的称之为肾阳。肾阴与肾阳,又称元阴与元阳、真阴与真阳,是五脏阴阳的根本。肾阴、肾阳相互依存、相互制约,共同维系着肾及全身阴阳的协调平和。若肾的阴阳失调,既可出现内热、眩晕、耳鸣、腰膝酸软、遗精、舌红少津等肾阴虚证,亦可出现神疲乏力、形寒肢冷、腰膝冷痛、水肿、阳痿、女子宫寒不孕、舌淡等肾阳虚证。临床尚有两者兼而有之的肾阴阳两虚证。

    肾主水 机体水液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。肾主水,是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。在正常情况下,水液通过胃的受纳、脾的运化、肺的宣降、肾的气化、三焦的决渎、膀胱的开合等共同作用,清者布于脏腑组织,浊者化为汗和尿液排出体外。所有这些均有赖于肾的气化作用,故称“肾者主水”。

    肾主纳气 是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清气,防止呼吸浅表,以保证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的功能。呼吸虽为肺所主,但必须依赖于肾的纳气作用,才能保持呼吸均匀而有深度。临床上,慢性喘咳出现动辄气短,呼多吸少等症者,多辨证为“肾不纳气”或“肺肾气虚”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肾的生理联属

    肾志为恐 恐,是一种恐惧、害怕的情志活动,与肾有密切关系。恐惧过度,可致小儿遗尿、男子遗精、孕妇流产等肾气下泄之证。

    生髓主骨 肾藏精,精生髓,髓养骨。肾中精气充盈,则骨髓、脑髓、脊髓得以充养。髓海得养,脑的发育就健全,表现为头聪目明,思维敏捷;骨得髓养,则坚强有力。反之,肾中精气亏虚,则生髓不足,不仅可见头晕、耳鸣、健忘、思维迟钝,还会出现骨脆、软弱、容易骨折等症。

    “齿乃骨之余”。齿是骨的延续,均赖肾中精气充养。肾中精气不足,则齿浮易松,甚至脱落。

    其华在发 其华在发,是说肾的荣华反映在头发。肾藏精,精化血,精血旺盛,则发长润泽。若久病而见发稀、发枯、发落、发白者,多属肾精亏虚或血虚。

    开窍于耳及二阴 耳是听觉器官。肾开窍于耳,是指耳的听觉功能,依赖于肾中精气的充养。肾中精气充盛,髓海得养,则听觉灵敏。若肾中精气不足,髓海空虚,耳失所养,则出现耳鸣、听力减退,甚至耳聋。老年人由于肾中精气虚衰,故多见听力减退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二阴,指前阴和后阴。前阴有排尿和生殖的功能,后阴有排泄粪便的作用。尿液的贮存和排泄虽在膀胱,但必须依赖于肾的气化才能完成。而人的生殖功能亦由肾所主。若肾精气不足,可出现遗精、遗尿、早泄、尿清长、尿频、尿少等症。大便的排泄,亦与肾的气化作用有关。若肾阳虚,脾失温煦,水湿不运而致大便溏泄;肾阴不足,可见大便秘结。

    唾为肾液 唾为口津,指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,能润泽口腔,并与食物搅拌而下咽。唾由肾精所化,咽之又有滋养肾精之功,故善养生者,常以吞咽唾液的方法以养肾精。而多唾或久唾,易耗伤肾精。病理上,肾阴不足,可见口舌干燥;肾气虚失于固摄,可见唾液增多。

    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

    肾与心

    在生理上,心火在上必须下行至肾,资助肾阳以温肾水,使肾水不寒;肾水在下必须上行至心,资助心阴以涵养心阳,使心火不亢,从而维持心肾乃至全身的水火阴阳之间的协调平衡。中医将心与肾的这种关系称之为“心肾相交”“水火既济”。在病理上,心肾之间阴阳水火的协调平衡关系受到破坏,中医称之为心肾不交或水火不济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肾与肝

    肝肾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,有“肝肾同源”“精血同源”之说。肝藏血,肾藏精,精能生血,血能化精。肝血有赖于肾精的资助,肾精足则肝血旺,肾精亦赖肝血的滋养,肝血旺则肾精充。正是由于精血之间可以互生互化,所以,肾精与肝血,荣则同荣,衰则同衰。故临床上多见肝肾两虚、精血两亏之证。

    肾与脾

    肾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先天、后天相互资生,相互促进。肾为先天之本,脾为后天之本。先天温后天,后天养先天。若肾阳不足,不能温煦脾阳,或脾阳虚久,损及于肾,均可导致脾肾阳虚而见腹部冷痛、便溏腹泻,甚或五更泄等。

    肾与肺

    肾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方面。水液代谢方面,肺主通调水道,使在上之津液宣降有度。肾主水,下达于肾之水,通过肾阳气化,使清者升,浊者为尿。如此肺肾协作,共同维持水液代谢正常。呼吸运动方面,肺主呼吸,为气之主,肾主纳气,为气之根,肺肾协调,维持正常呼吸功能。

    肾与膀胱

    人体津液经肾的气化生成尿液,下注膀胱。膀胱内尿液充盈至一定程度时,可自主地排出体外。故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中指出:“膀胱者,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气化则能出矣。”然而,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,全赖于肾气的固摄与气化作用。若肾气不固,膀胱不约,可见遗尿,尿后余沥,甚则小便失禁。若肾与膀胱气化失司则膀胱不利,可见尿液频数、排尿不畅、甚则癃闭。

    (作者每周一下午在石门一路67号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、周六下午在青海路44号岳阳医院名医特诊部有专家门诊), 百拇医药(李其忠)